
血型是指血液成分(包括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)表面的抗原类型。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,而与临床关系最密切,人们所熟知的是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及Rh血型系统。
ABO血型: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与抗原B而将血液分成4种血型。红细胞上仅有抗原A为A型,只有抗原B为B型,若同时存在A和B抗原则为AB型,这两种抗原俱无的为O型。不同血型的人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体,但不含有对抗自身红细胞抗原的抗体。如:在A型血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体。我国各族人民中A型、B型及O型血各占约30%,AB型仅占10%左右。
Rh血型:人的红细胞上具有与恒河猴同样的抗原称为Rh阳性血型,不含有此种抗原则称为Rh阴性血型。在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人民中,Rh阳性血型约占99%,Rh阴性的人仅占1%左右。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种,已发现40余种Rh抗原,其中D抗原抗原性最强,因此通常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称为Rh阳性,而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的称为Rh阴性。
A型: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,血浆中含有抗B抗体;
B型: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,血浆中含有抗A抗体;
AB型:红细胞上同时含有A和B两种抗原,血浆中无抗A抗B抗体;
O型:红细胞上既不含A抗原,又不含B抗原,血浆中有抗A抗体又有抗B抗体。
A型血是常见血型中的一种,是指血液中含有A抗原。属于ABO血型系统中的血型。 ABO血型系统还有几种亚型,最重要的是A型中的A1和A2亚型。A1型红细胞上有A抗原和A1抗原,A2型红细胞上有A抗原,A1型的血清中只有抗B抗体,A2型的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和抗A1抗体。由于A1型红细胞可与A2型血清中的A1抗体发生凝集反应。且A2型和A2B型红细胞比A1型和A1B型红细胞的抗原性要弱的多,在用抗A抗体做血型鉴定时,容易将A2型和A2B型误定为O型和B型。输血时应注意A2和A2B亚型的存在。
Von Dungern和Hirsz fi eld在1911年最早注意到有些A抗原较正常红细胞表达弱,从而认识到A亚型的存在。Landsteiner和Levine将两种主要的亚型命名为 A1和A2。A1型含有两种抗原A、A1,A2型含有一种抗原A。
B型个体的血清包含两种抗体成分:抗-A和抗-A1。A1型细胞可以和两种抗体均发生反应,而A2型细胞仅能与抗-A反应。
抗-A1也存在于部分A2和A2B个体的血清中,在1%~2%的A2个体和22%~26%的A2B个体血清中可以检出抗-A1抗体。
A1和A2细胞上的抗原既存在量的差异,也存在质的不同。具有A抗原的红细胞上抗原数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1>A2>A1B>A2B。因A2和A2B型红细胞上的抗原数量比A1和A1B型的少得多,与抗-A抗体凝集弱,血型鉴定时容易误定为O型和B型。
A1和A2细胞上的抗原性质完全不同。A1细胞出现重复3型A抗原结构,但A2细胞却没有。因为A型细胞上存在3型H链,A1转移酶能够在3型H链末端的半乳糖残基上加上一个N-乙酰氨基半乳糖成为3型A抗原,而A2转移酶则不能。因此A2细胞上可以检测到3型H抗原而不是3型A抗原。
此外,A2红细胞上H抗原表达量远远大于A1细胞。
除了A1和A2亚型以外,其余亚型根据血清学特点划分为A3、Ax、Aend、Am、Ay和Ael等。它们均表达弱A抗原,与抗-A抗体凝集弱或混合视野凝集,甚至不凝集,需用吸收放散实验才能检测到A抗原。在血型鉴定时,这些亚型易被误定为O型。之所以发现它们,是由于血浆中不出现抗-A。
A3是最稀少的弱A亚型。Friedenreich在1936年最早描述了A3型主要的血清学特点。当红细胞与抗-A或抗-AB共同孵育时,表现为“混合视野外观”。即小的凝集块周围是大量未凝集的细胞。
Aend最早由Weiner等在1959年描述,5年后由Sturgeon命名。Aend细胞的表现类似于A3细胞,它们与一些抗-A和抗-AB反应表现很弱的混合视野外观,分泌型的唾液中只有H物质,无A物质。抗-A1出现在部分Aend个体的血清中。
Ax型由Fischer和Hahn在1935年报道。其主要的血清学特点是:红细胞与多数来源于B型血清的抗-A不发生反应,但是可以被大多数来源于O型个体的抗-AB凝集,没有混合视野表现;血清中通常含有抗-A1,后者有时可以凝集A1和A2细胞;除了H物质,Ax分泌型个体唾液中可以检出痕量的A物质。
Am细胞不能被抗-A和抗-AB凝集,或者仅能发生很弱的凝集。Am细胞可以吸附放散抗-A。Am分泌型的唾液中包含正常含量的A和H物质,Am血清中通常无抗-A1。
Ay与Am很相似,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遗传方式的不同。Ay可能来自生殖细胞突变或者是由于ABO位点以外的稀有基因的纯合子对ABO位点的影响。两者在表现型上的区别有以下几点:当与同样的血清共同孵育时,从Ay细胞上可以放散下的抗-A比从Am细胞上更加少;Ay比Am分泌型唾液中A物质含量更少;Ay血清中只含有痕量的A转移酶而Am血清中很容易检出A转移酶。
Ael细胞虽然可以结合抗-A和抗-AB,但不产生凝集。Ael分泌型唾液中无A物质,仅有H物质,血清中常含有抗-A1,也可含有能够凝集A2细胞的抗体。在Ael血清和红细胞膜上未检出A转移酶。
各A亚型与抗-A凝集的表现不同,A1型凝集最强,A2型次之,A3型部分细胞发生凝集,表现为混合视野外观,Aend表现很弱的混合视野外观,Ax与Am型不发生凝集或发生微弱的凝集,Ay与Ael型不发生凝集。
凝集强弱的不同是由于红细胞上抗原数量多少不同导致的。不同亚型红细胞上A抗原数量从大到小依次是A1>A2>A3>Ax>Am,其与抗-A凝集的能力依次减弱。
同一亚型不同红细胞上的抗原位点多少不一样,抗原位点过少的红细胞不与抗-A凝集,有足够抗原位点的红细胞则可与抗-A凝集。这是A3与Aend型表现出混合视野外观的原因。
编码糖基转移酶的基因突变,导致A糖基转移酶的性质、功能、底物、产物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,最终表现为抗原质和量的改变。 [4]
如欧洲人中的A2等位基因包含一个胞嘧啶单核苷酸缺失突变,在1059~1061位CCC变成CC。这个缺失突变发生在终止密码之前的编码区,导致读码框发生移码突变,终止密码丢失,在C末端增加了21个氨基酸。最终导致A2糖基转移酶的活性和底物发生改变。
除了A1型,其余亚型因A抗原表达弱,容易误定为O型。若输注给O型个体有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可能。抗-A1存在于部分A亚型个体的血清中,尽管有抗-A1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报道,但多数个体的抗-A1在25℃以上没有活性,临床意义不大。ABO抗体引起的婴儿和新生儿溶血病通常发生在O型母亲的A1、B或A1B型孩子。
B型血的人跟A型血的人相反,他们红细胞表面有B型抗原;血清中会产生对抗A型抗原的抗体。血型为B型的人亦只可接受B型或O型的血液。
AB血型是一种血型,指血清中不含有A抗体B抗体,虽然AB型血细胞上中有相应抗原,但由于输入的主要是血细胞,血清很少,所以输入的凝集素也很少,凝集素和抗原的结合也较少,比较安全。
AB型血被称为万能受血者,但是输血量也不能太大。只有在紧急的情况下才能采用(如在战场上),安全系数不高。
AB血型的人同时具有A型与B型的特性,因此容易罹患心脏病、酒精中毒、肺炎与尿道炎等等。虽然如此,但AB型人的免疫功能以及对环境和适应能力仍是四种血型中最好。平时的饮食内容较不需要限制,但应以素食为主。并且常作帮助舒缓身心紧张的运动,例如瑜伽、伸展体操、静坐等。
O型血是常见血型的一种,是指血液中既不含A抗原又不含B抗原的血型,被称为“万能输血者 。
O型血是指人红细胞表面A或B型抗原都没有。他们的血清对两种抗原都会产生抗体。因此,若在受血前有将送血者血液中的抗体分离的话,O型血的人是“全适捐血者”。然而,他们只可接受来自同样血型的血,O型的人只能接受O型的血。基本上,O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血型。
编辑 播报血型的遗传一般遵守孟德尔定律。一般来说ABO血型系统的遗传是单基因决定的。ABO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的长臂上(9q34),有三个主要的等位基因i(A)、i(B)和i(O)。i和i的产物是具有活性的酶(酵素),分别催化A抗原和B抗原的合成,而等位基因i的产物不具有酶活性,无法催化A、B抗原合成。由于人类染色体是双倍体,一个人通常只能拥有三个等位基因中的两个,分别来自父母双方。这两个等位基因的类型,即血型的基因型(genotype),决定了人类血型的表型(phenotype)。I(A)和I(B)对i(O)均为显性,故而只有基因型是ii的人才有O型血,基因型是I(A)I(A)或I(A)i(O)的人是A血型,基因型是I(B)I(B)或I(B)i(O)的人是B血型。而I(A)和I(B)是共显性,因此基因型是I(A)I(B)的人具有A、B两种抗原,即AB血型。在少数情况,I基因有时会因上游基因的抑制而不表现,成为O型。一般情况下,如果父母双方均为O型血,子女必然是O型;如果父母有一方是AB型血,子女不可能是O型;A型和O型血的父母不可能生育B型或AB型血的子女,B型和O型血的父母不可能生育A型或AB型血的子女;如果父母有一方是O型,子女不可能是AB型。